履帶起重機
履帶起重機使用范圍廣,技術要求簡單,在各行各業有很多的應用途徑。履帶起重機市場的發展也推動了履帶起重機的技術升級,越來越個性化的要求,使得履帶起重機可以根據顧客的要求進行定制,不同的參數設置,不同的使用環境決定了履帶起重機的各項技術參數。
履帶起重機可以進行物料起重、運輸、裝卸和安裝等作業。履帶起重機具有起重能力強、接地比壓小、轉彎半徑小、爬坡能力大、不需支腿、帶載行駛、作業穩定性好以及桁架組合高度可自由更換等優點,在電力、市政、橋梁、石油化工、水利水電等建設行業應用廣泛。
為降低成本,減少結構件質量,高強度材料已作為主機結構的首選材料,屈服強度達到500 MPa以上。其結構尺寸明顯減小,轉臺、車架、履帶架結構除特殊用板(履帶與車架連接處)外,主要承載板厚度均在35 mm以內(而以往結構需要40 mm以上,常用的是50~70 mm的板)。采用寬肢薄壁結構,極大地提高了結構整體穩定性和承載能力。主機結構的自重占整機自重的比例也由通常的60%降到40%,轉臺結構型式主要有兩種,一種是以歐美為代表的封閉式轉臺結構,另一種是以日本為代表的小箱型轉臺結構。封閉式結構由兩個高度較大的工字型或箱型截面組成,剛性好,在大型產品中得到廣泛應用。小箱型結構在小箱型截面上配置支座連接機構,兩側設置機棚放置發動機、油箱、回轉機構等部件。為維修方便,日本新推出半開放式轉臺結構,一側放置部件,另一側設置走臺板,完全開放,維修者很容易接近機構、動力部件,更換易損件或查看運轉狀況。
轉臺組合方式有兩種,一是轉臺、回轉支承與車架一部分連成為一體,轉臺其他部分可獨立運輸,或再拆解運輸。另一種是將上下車分開運輸,分開部分與回轉支承采用快速連接方式。
考慮增大行走牽引能力和提高工作速度,行走機構可選用四驅型式。履帶架的結構隨之改進,其張緊通過張緊梁套接于履帶架結構中實現。為降低驅動轉矩,驅動輪采用鏈輪型式,以減小直徑。履帶總成數量不僅僅是傳統的左右兩條履帶總成,而是采用多組總成,下車由8條履帶組成,每兩條履帶為一組。每條履帶承載更均勻,對地基的要求也更低,并且可形成寬模式和窄模式,以適應不同工作場合的要求。車架結構也有明顯改進,考慮運輸方便性,超大型起重機的車架一般由3部分甚至更多部分組成。
履帶起重機由動力裝置、工作機構以及動臂、轉臺、底盤等組成。
①動臂
為多節組裝桁架結構,調整節數后可改變長度,其下端鉸裝于轉臺前部,頂端用變幅鋼絲繩滑輪組懸掛支承,可改變其傾角。
也有在動臂頂端加裝副臂的,副臂與動臂成一定夾角。起升機構有主、副兩卷揚系統,主卷揚系統用于動臂吊重,副卷揚系統用于副臂吊重。
②轉臺
通過回轉支承裝在底盤上,可將轉臺上的全部重量傳遞給底盤,其上裝有動力裝置、傳動系統、卷揚機、操縱機構、平衡重和機棚等。動力裝置通過回轉機構可使轉臺作360°回轉。回轉支承由上、下滾盤和其間的滾動件(滾球、滾柱)組成,可將轉臺上的全部重量傳遞給底盤,并保證轉臺的自由轉動。
③底盤
包括行走機構和行走裝置:前者使起重機作前后行走和左右轉彎;后者由履帶架、驅動輪、導向輪、支重輪、托鏈輪和履帶輪等組成。動力裝置通過垂直軸、水平軸和鏈條傳動使驅動輪旋轉,從而帶動導向輪和支重輪,使整機沿履帶滾動而行走。
履帶起重機有很強的應用價值,富力達工程機械從事工程機械銷售13年,具有廣泛的客戶基礎和良好的市場信譽。